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1 (第4/4页)
小朋友,还有爸爸mama的邻居和同事,终于明白,世界是有声音的。小狗会叫,喇叭会响,动画片里的人会说话,烟花除了漂亮,声音还很大。而这些声音别人都听得见,他们也会说话,和他不一样。 骆静语总会躲在被窝里摸摸自己的耳朵,许愿一觉睡醒他也能听得见,可是一天又一天过去,每天醒来,他的世界从未改变。 好在,爸爸mama、爷爷奶奶和jiejie与他一样,都听不见。还是小朋友的骆静语学着安慰自己,没有关系,不是我一个人听不见,jiejie也听不见,jiejie照样可以上学。 也就在那一年,骆明松想试着给骆静语安装助听器,遗憾的是,经过检测,骆静语和骆晓梅一样,双耳极重度、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两耳都是120分贝以上,也就是听不到自然界的任何声音。 这种程度的听损安装助听器已经没用,当时,有医生向骆明松推荐人工耳蜗,说是1997年,中国第一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北京顺利完成,接受手术的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手术很成功,机器开启后,小姑娘就听到了声音,以后经过语训还能学会说话。 医生说语前聋儿童安装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是十二个月到五周岁,骆静语是合适的,骆晓梅就大了点。骆明松动心了,起了带儿子去北京检查的念头,可是一打听价格,他和阎雅娟都陷入了沉默。 几十万的费用,在90年代,对于一对在福利工厂工作、每月只有几百块工资的聋哑夫妻来说,是天文数字。他们甚至都没有房子,住的还是工厂宿舍,存下来的几万块钱,是打算买房子的。 骆明松一度不想放弃,送骆静语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