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91节 (第2/6页)

学校读书。

    加上汴梁的主要人口并不是在城里,而是都居住在城外,因而上学路程基本上也能覆盖到两三公里内。

    至于学校少,能不能覆盖全汴梁五百多万人口的问题也简单。

    这个年代想上学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门槛非常高,必须是那种极为顶尖的尖子生才有可能,所以倒也能应付得过去。

    朝廷之后的重心就是继续发展基础教育,把普惠教育下沉,先多建小学,将扫盲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等小学数量足够多,再把初中教育提升上来,最后再大力发展高中、大学。

    就像后世我国也是如此,很多60-70后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就在于那个时期初中、高中、大学一是数量少,二是门槛非常高。

    等到80后,初中和高中数量才多起来,到90后的时候,也就是千禧年后,大学才开始扩招。

    不然为什么说70-90年代,即便是一个专科学校的学生,那含金量也比后世一个一本大学的文凭含量金高呢?

    只是即便如此,相比于曾经的大宋,眼下的大宋却已经是充满了朝气和勃勃生机,有了这些学生作为国家的基石,未来不可限量。

    “看到这些孩子,朕欣慰啊。”

    赵祯走下马车,然后搀扶着曹皇后下来,笑着感慨了一句。

    曹皇后亦是扫视了远处的学生们,却没有表现出太高兴,只是摇摇头道:“就是昉儿跟昕儿”

    “唉。”

    赵祯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赵骏也走了过来道:“走吧陛下。”

    在大庭广众当中,还是得用官方称呼。

    “嗯。”

    赵祯点点头,迈步走向了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