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九章,委员长的反应。 (第5/10页)
家的控制能力依然较弱。因此,当日军向华夏开进时,国民党害怕自身实力弱小,打不过进犯的日军,便以消极、片面的态度抵抗日军侵略,并屡次试图与日本“讲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之类的口号。 第二,害怕被封锁。20世纪时,战争规则被少数大国制定的国际法所左右。国民党政府一旦对日宣战,其他大国就可能因为利益关系搬出国际法,对交战方进行军事禁运。当时华夏一穷二白、工业落后,武器、弹药、石油大部分由外国提供。如果失去了这些外援,国民党政府就难以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而只要没有宣战,某些大国或许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卖给国民党急需的军火,用来发“战争财”。 第三,害怕“站错队”全面抗战初期,世界的形势还很不明朗。例如,当时德国是华夏的武器供应国,而德国却又同时和日本结盟;当时苏联支持华夏抗战,但苏联却又与德国合谋瓜分东欧。作为西方大国的英、法、美等国,都还在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国、日本的扩张持放任态度。在此情况下,国民党担心若过早宣战,会站错队伍,树立更强的敌人。 简单解释了一番“良苦用心”后,委员长很振奋的说道:“只要能得到美国人的全面军事援助,我们必定可以在几年之内打败日本人!既然我们有了最强大的盟友,可以十拿九稳打败日本人成为战胜国,得到更大的利益,那我们为什么不宣战呢?” 顿了顿,委员长双眼放光的接着说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美国人现在肯定处于极度暴怒状态,只要我们现在立即向日本人宣战,坚定不移的跟美国人站在一起。我们就会与强大的美国人紧紧捆绑一条战船上,结下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