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4章 大运河 (第2/5页)
这条邗沟更是历经千年,至今还是江淮最重要的水运通道。 本朝立国之初便建都关中长安,关中长安人口众多,粮粮多仰供关东。多走黄河,然黄河中上游不少水道险浚,船多出事。故开皇四年,文帝就使宇文恺率领水工另开漕渠,自关中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 而后在开皇七年时,为了兴兵伐陈,一统中国。又特别从淮安至扬州之间,开山阳渎,后来又采取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的取直整治。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朝野有识之士都早认识到了运河的重要性。运河比起陆路运输,更加便捷、快速。同时也消耗更少,一条运河。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不但对于经济有重要的提升影响,同时对于政治甚至军事,都有巨大的帮助。 对于工部提出的这项计划,易风原则上是持赞成态度的。虽然后世一提起隋朝的大运河,就想起什么十万龙舟,下江南看琼花,昏君,丧国等等。然而实际上,运河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甚至是利在千秋的一项工程,甚至比起长城来说,更有实用性。后世对运河的种种不好印象,主要还是隋朝开挖运河时,项目铺的太大,同时又工期过紧,对百姓劳役很苦,同时隋朝的短命而亡,也使得后世将亡国之因也算到了运河的头上。事实上,杨广之前杨坚时代就已经挖了好几段运河,都相当的顺利,也并没有什么问题。文帝开的两段运河,已经通行十余年,为百姓所称赞,也为朝廷漕运贡献了大力。.ZWwx.ORG 而易风之所以持谨慎态度,并没有立即批复同意,也是吸取了后来杨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