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 (后蜀)一隅偏安 (第6/8页)
国平静了,大臣们一个个都一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眼神看着孟昶,这让孟昶感觉到很尴尬。 此后孟昶也不还意思再说对外扩张的事情了,而大臣们也满足于川蜀之地的富饶,开始享受起了偏安一隅的快乐。 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孟昶和李煜之间最大的不同吧,做起码他曾经想过改变,想过进取,但是李煜却是一味的醉生梦死。 除此之外,孟昶在文化教育上面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力气的,他在蜀中曾经大规模的石刻儒家经文,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学经典,而且雕刻木板进行大规模的印刷,蜀中的文学大兴,这一点也为后来宋朝时期蜀中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蜀中文化名人还是不少,虽然有蜀中山水好的因素,但是蜀中的文化气氛也是一个因素。 除此之外,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春联也是孟昶做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联子做的十分的规范工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但是也有人说这副春联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孟昶必将亡国。 因为赵匡胤的生日就叫做长春节,结果你孟昶做个对联在哪里“号长春”你这是啥意思? 而且还有一件奇葩事,就是孟昶投降那一天,正好就是赵匡胤的生日,也就是长春节。 除此之外,孟昶在做皇帝的前几年,二十二岁的时候,他曾经写了一个《官箴》,主要的目的就是汲取前蜀灭亡的教训,让官员们一定要汲取教训,要好好做官,不能贪赃枉法,搞坏了国家,不要像王衍一样亡了国。 全文如下: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