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送行 (第3/4页)
种有棉花,要是可以让他们的棉花增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因为土布失去市场而遭受的损失。 所以李明浩又拜托李仪祉勘查白鹿原周边地形,拿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灌溉水渠建设方案,有这位后世的水利大师出马,这点小事情肯定不在话下。 然后李明浩拿出一笔钱,又在周边进行了一番募捐,开始兴修水利,引浐河的水来灌溉周边农田。 根据后世的研究,亩产50千克皮棉的棉田总耗水量为300~400立方米,亩产100千克皮棉则总耗水量为450立方米左右。 就白鹿原周围农田的灌溉能力,显然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现如今有了更科学的沟渠将水引入田中,白鹿原棉花的产量肯定还能往上窜一大截,同时还可以增加小麦、玉米、土豆等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这条水渠一修成,李明浩可就成了白鹿原的大恩人,谁要是敢烧他的工厂,都不用他动手,左右邻居就能把他拦下来。 另外,李明浩同样非常重视种子的作用,一边搜集市面上的农学相关著作,一边请人去全国各地寻找良种,甚至去找洋人帮忙,引入埃及长绒棉、印度棉等后世知名的良种。 在白鹿原开办农事试验场,引进科技人员,修建玻璃温室,创建苗圃,繁殖推广优良棉花品种,研究更科学的耕种方法、防病虫害方法等。 这些原本是于伯循二十多年后在三原县干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