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_第八百零一章 徐昊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一章 徐昊峰 (第5/5页)

桩呢!

    ……

    行内行外,都晓得褚先生能打,可惜惊鸿一瞥。《剑雨》也不过瘾,毕竟是套路。所以徐昊峰最初的想法,便是请对方来演。

    褚青却婉拒了,长刀什么的太软,砰砰砰的拳头才比较爽。何况这本子薄,导演浅,不忍心欺负。

    徐老师很遗憾,不过也没说什么,只提了一个要求:裘冬月千万千万要请于承惠来演。

    这点没意见,于承惠老先生虽是练套路出身,但之后遍访民间高人,融会贯通,是真正的武术家。别的角色暂定,导演有相当的选角权。

    理论上,《倭寇的踪迹》是青年基金的项目,即便双方意向明确,褚青也得按程序走。先拿扶持资金1oo万,再扔进交易市场孵化,我们俩对接,最终达成合作,一点都不能乱。

    不知不觉,俩人聊了好久,到深夜才想起告辞,徐昊峰一直送到了小区门外。

    回家的路上,褚青边开车边琢磨,又有了点新感悟。其实徐昊峰拍的不是武侠,是武林,更确切的说,是武行。

    他把武这个字,当成一个行当来看,小到混口饭吃,大到扬名立万。

    至于《倭寇的踪迹》,是部很难判断的片子,因为它没有做到完整的电影化,太多的文学和仪式元素充斥其间。

    电影终究要给人看的,流畅度很重要。

    当然了,以徐老师表现出的意识和潜力,能成长到什么程度,褚青是相当期待。(未完待续。)8睡觉会变白的文艺时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