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母子_第七百十三章 忠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十三章 忠诚 (第2/4页)

拔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一句“上战场流血、下战场流泪”道出了他们的辛酸。

    楚清对军人有本能的好感,这源于她自小接受的教育,但是古代的军人,或许除部分将领外,大多数并没有“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念与责任感;

    而是当兵能挣军饷、能给家里节省口粮、万一立了军功能升官发财,官要是做大了能光耀门楣甚至封妻荫子。

    这才是目的。

    更有很多人是因为战事吃紧而被迫应征的,征兵也是一种摊派——不管你家几口人,只要有成年男丁,就得入伍。

    而楚清手下这些小子更有八成是流民出身,是身不由己就被拉入军营的,你不去?那你也别活着了,国家有难,还能白养活你们这些浪费口粮的流民?

    所以楚清依照自己的思维惯性,主观地定义他们是为国征战的英雄,给予这些流民出身、退役后依然只能做流民的人极大的尊严。

    他们都是战场上无数次死去活来的人,生死早已看得不那么重了,反而是尊严,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东西。

    人活着,得像人!

    这与在军营里,洪亮那种对将士们的关心不同,士兵对于将军,是一种资源,没有这些兵,那就是光杆将军,啥也干不了。

    能对兵卒好的将军,比如洪亮,算是仁慈的;更多的将军对部下非打即骂,人家本意也并非虐待,而是“你是我张家军或我李家军的人,就是我的人,不听话怎行”的顺理成章行为。

    这种思维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你是我的猫啊狗啊物件啊,是供我使唤的。

    所以才有什么鹰犬、走狗、爪牙之类的词汇。

    这些退役兵到了楚清这里,以为也跟军营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