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233节 (第5/8页)
一笔的打算。 对比过往,这样日子带来的感觉,着实令人舒爽。 中年行商也很清楚自己为何如此受欢迎,故事中的医病的办法都讲的极为清楚,有人问还会反复讲,甚至时间久了,不仅不觉着腻烦,还生出了几分乐在其中的感觉。 只是这样的‘特权’持续不了多久,进入市坊后,中年行商又和旁的行商一样,亲自指挥着手下卸货,时不时的还得自己上手,累的大汗淋漓。 不过,来自宛安的故事还是惠及到了他,刚到城内的第二天,中年行商就收到了过往他根本求见不到人的邀请—— 巴郡郡守要见他。 第235章 为子孙计 巴郡郡守是一位胡须发白的老人。 本地田地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天险阻隔,人们出入起来极为困难,再加上距离长安相隔三千里的距离,那些不出自朝廷的政令诏书的信息,巴郡郡守很难获取到。 这点,连上计吏往返都很难弥补。 路实在是太长,太远了,三千里的距离,还要翻越那么多的山,熬过酷暑和寒冬,光走到长安就得要一年的时间,常常是还未等之前去的上计吏动身回来,新的上计吏就已经要出发。 而长安做为都城,也会汇集其它郡县的大事儿,只是它们汇集过去,也是需要时间的。 如此,对于巴郡郡守来说,长安颁布的或急或缓的政令,他这边是两三个月左右后收到,长安的重大事件,他能在一年多后知晓,而其他郡发生的重大事件,能够传到长安,又散播开后,他才能在一年半或者两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后知晓。 长安信息传播过来的速度,还在巴郡郡守的接受范围内,但对于其它郡的消息,着实落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