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思变(一) (第6/8页)
骇人听闻了。 做酒是需要粮食的,与现代动辄亩产上千斤、几千斤的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不同,在明朝,最好的上等水田,没有农药、化肥的加持,亩产也就五六百斤到头了。 事实上,就大多数农田而言,旱地亩产一百多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五口之家,种三十亩地,在纳税之后很可能还不够温饱。 而在现代,十几亿国人的基本农田红线亿亩,人均也才就一亩多一点儿而已。 因为酿酒会与民争粮,是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禁酒”时期的存在,虽然永乐朝没有禁酒,但如果是如此大规模地酿酒的话,恐怕也不仅是会惹人非议那么简单的。 搞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张知秋更轻松了:做大了不容易,要说做小的话,那就实在简单不过了 话说回来,张知秋的本意也不是要在明朝酿酒财,他只是想以此来试探一下改变历史对于现代地影响程度而已;所以,这件事情地关键,却是要引进领先于本时代的技术本身 想到这里,张知秋倒是考虑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如果自己改变了“现代”地“正常进程”的话,那“未来”会不会反作用于“现代”呢? 这样的话,或许会能刺激“时空仪”地加快融合吧? 这样的话,是不是对自己能尽快地找到父母起到一些作用呢? 或许,这个事情应该可以尝试一下。 在这一瞬间,张知秋却是打定了这“双管齐下”的主意,心头不由地一片火热 说起来的话,张知秋手可以用来改变现代进程的东西还真是不少,且不说胖妮那海量地数据库和强悍地制造能力,就是李咏仪那也是越时代地存在。 不过,张知秋先想到的,却是馒头山地那些“土特产”,先拿出一些来吃喝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