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赵宋皇后嫁给大乾皇帝 (第3/8页)
全都回到了福宁殿。 已经跟赵桓通过气的李邦彦,主动站出来表示:“昨日城下之战已表明,城中军民定然不是乾军之敌,乾军若再来攻打,都城必破无疑,社稷之安危全赖议和也。” 之前主战的吴敏,这次也少见的附和道:“事无可奈何,唯有暂且与乾贼议和一途也。” 选择与大乾王朝议和,必然就意味着,赵宋王朝得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 首先,大乾王朝对河北、河东势在必得,这谁都能看得出来,要想议和,就必须按照大乾王朝所要求的那样,以黄河为界。 再者,大乾王朝对于战争赔款这块,所要得那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牛马各万,虽然肯定不是心中底价,但也绝不可能是赵宋王朝之前所想给的那三五百万两犒军费和每年三五百万两岁币可以打发走的。 总之,赵宋王朝要想跟大乾王朝议和,就必须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此,赵桓君臣全都很清楚。 徐处仁依旧不同意割让河北、河东给大乾王朝,也不愿意付给大乾王朝太多的战争赔款。 对于徐处仁的想法,大多数宰执大臣都很不以为然。 李梲就厉声质问徐处仁:“汝敢道乾军不强,我城中军民与之再战,可战而胜之?若不胜,陛下何为,大宋何为,我汴梁城中数百万人何为?” 李邦彦、张邦昌等宰执也纷纷站出来,说道:“我都城被乾军攻破只在旦夕之间,彼时肝脑涂地也,何有河北、河东?唯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犒军之数,可再争讲,既得河北、河东,料想大乾皇帝定有所减也。” 徐处仁张了张嘴,想说:只要他们东京汴梁城中的人齐心协力,肯定就能再次打退乾军的攻击。 可这话徐处仁自己都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