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24 (第2/4页)
笔银钱, 为的是替那些村选拔上来的明经学员, 提供他们的路费俸禄与生活费用。 女太学招生保罗京都闺女, 原本预备招收一百二十名。 女校的牌子挂出来了,元春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 国子监招手学子, 地方选拔都是秀才出身,或者生员出身,在地方上有威望者, 或者家族有重大贡献者, 为太学士。 然而,地方上选拔的学子多是六岁至十岁左右的女童, 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女学员很少, 这些大点少女, 要么来自士族旁系,要么是商贾之家,这些人不差银钱, 上京来的目的也不纯,只不过是为了多人是青年才俊,想嫁一个好人家。 真是的贫寒出身的女学子,少之又少。 惠民署给出了答案,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农家女娃, 多半已经许配人家, 娘家看在二两银子, 同意女娃读书, 婆家却不同意,怕姑娘上京都把心读野了,将来悔婚,得不偿失。 婆家的态度要么退婚,要么成婚。 如此这般,之前大好的形式被破坏了。 一百二十名中,十三岁至十五岁之间的农女根本没有,反而是各行省来了五十名三十岁至五十岁的孀居女子。 紫苏紫竹几个帮着登记,被这些年龄结构弄的懵了。 她不是歧视人家年纪大,实在是年加大了学东西记得住吗? 她们如今不到三十岁,都不好意思再去上学了。 偏偏这一群来了五十位三十以上的学子。 元春早知道这事儿,四十岁以下的只要有意愿可以接收,四十九生个吹鼓手,五十岁的女子在巡第二春的少,并非没有。 再者,修真界五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