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44 (第4/4页)
人不喜欢放牧,身体也不适合放牧, 最好的办法, 就是给他们在关外圈地落户,按照汉人的户贴制度管理,一部分人垦荒种地, 解决生计, 稳定下来, 一部分人开办马场,替朝廷蓄养战马。 虽然没有覆灭他们的部落, 但是, 这一回的鞑靼部落必须在朝廷的监督之下生存, 一旦悄悄脱离了划分的营地, 视同翻盘谋利。 对于建州的土著,贾瑚采取的办法是讲边关营房前哨卫所向前推进,每年从内地迁徙青壮年,就地安置退役的兵卒,让他们跟土著通婚,然后打散居住,不在以部落居住,而是以不同姓氏的人混居,采取村镇管理。 建州原本的土地成为军垦区,由驻扎的辽东军开垦荒地,尽量自给自足。 为了防止边关镇守坐地成龙,辽东的总督与边关的将军,卫所指挥使,每个十年必须换防。 这一条是贾瑚主动提出,彻底打消了乾元帝对贾瑚战力的忌惮。 三月,贾瑚就像乾元帝水泽提出换防,却是这父子两人觉得鞑靼刚刚来投,需要强有力的边关降临压服,让贾瑚再镇守一届。 不然,贾瑚年底就该跟林姑父一起回京。 而且,水泽也不准备让贾瑚进京做兵部尚书这个太平官儿,他已经下旨让贾瑚继任辽东总督,兼任兵部尚书,三年后调任,只是跟十七换防,十七去辽东监督鞑靼,贾瑚去西北监督瓦刺与藏区。 探春给元春写信诉苦,说是想要回京,只怕要等做了老封君才成。 水泽预备回京后论功行赏,赐封十七为镇北王,贾瑚为护国公。 护国公的府邸设在京都,但是,贾瑚的人至少要在边关镇守十年到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