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七章卷,卷死这群昏君 (第5/7页)
家伙就跟卢象升很不对付。 他俩其实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他们主要的矛盾是政见不合。 卢象升是铁杆的鹰派,杨嗣昌属于求和派的,当然这都是对满洲鞑子的态度。 卢象升的态度是,鞑子只要敢来犯边,咱们就干他,无论生死,豁出命也要干他。 而杨嗣昌则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鞑子不过是外族之霍乱,他不就是喜欢抢东西吗?让他抢呗,抢点东西他就回去了,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挂齿,大明地大物博差他那点东西吗,甚至杨嗣昌觉得都可以给他送点东西,先安抚一下。 咱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农民起义军,咱们现在应该集中火力把农民军彻底消灭,攘外必先安内吗? 不要以为这政见不合是小事,政见不合在官场上那是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大得多的一件事,那是真的不死不休啊。 因为如果你证明你对了,那我的政治理想就彻底没了,这无疑等于宣判一个权臣死刑了。 这就好像宋时岳飞与秦桧,或者说是岳飞与宋高宗,岳飞为什么死的那么惨,就因为要迎接徽钦二帝? 这只是表象原因,其实主要原因是岳飞与宋高宗的政见已经不合了,如果认真看一下宋高宗那段历史时间的表现,就会发现宋高宗心中是想要主和的,因为当时岳飞出征耗费奇大,这已经影响到宋高宗的治理了。 因此宋高宗才想让岳飞回来,咱们缓一缓,继续过太平盛世呗。 结果岳飞那是赤裸裸的主战派,对宋高宗的主和十分不同意,于是一道金牌,两道金牌…… 一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其实从这十二道金牌你就可以看出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