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他乡家乡酒乡心乡 (第25/29页)
嗔”。 堂堂隐官,差点将整座正阳山拆解得七零八落的落魄山山主,迫使在边界立碑, 偏偏在与正阳山是近邻、极有可能沦为藩属山头的竹枝派,当一个每个月俸禄才几颗雪花钱的外门知客。 这是一种根本不屑流于表面、无所谓旁人知晓与否却发自内心的“慢”! 留在落魄山竹楼一楼既是休歇处、又是读书处的分身陈平安,负责搜集、记录、归档所有分身的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书桌上有八本册子,“书籍”厚薄不一、文字内容多寡各异。除了佛家禅宗、律宗、净土等诸脉,还有道教典籍的摘抄和阅读心得,既有山水游记、地理志,涉及兵法、农家和阴阳家堪舆术等诸多“杂书”,更将全部分身在山下人间的一路人事与见闻,诸如此类,一一编订成书。如果将七显和辅弼二隐,总计九粒心神所附着的符纸分身,看作是在共同编撰一部书,那么留在山中竹楼的“陈平安”,既是总阅官,又是总纂官,属于编撰和批阅校书两不误。 是痴。 要将种种驳杂见识、学问,一一变成佛门所谓的善知识,要破无明障。 得知这些内幕和谋划,于玄大为叹服,啧啧称奇不已,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开口了。 于玄问了一句题外话,“如此兴师动众,当真只是为了破境,重返玉璞?” 陈平安说道:“既然北斗注死。那么有仇不报,我就不是我了。” 既然不是战场厮杀,属于私仇,那就更简单了,杀人还需诛心。 于玄沉默片刻,没有丝毫杀气,老真人甚至察觉不到身边“年轻道友”的半点杀心涟漪。 于玄收敛心神,问道:“还有第三层吗?” “有。子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