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 (第3/4页)
自主持。这次祭典便来得格外隆重。 社稷坛分为两重,即内坛与外坛,外坛垒于九层高台之上,内坛又高出外坛九层石阶,高台以长白石垒成方形,内坛中央以中黄东青西白北黑南红分别铺就五色土,五色土由天下百县呈贡,每年予以翻新。而五色土中央立以一根石柱及木柱,分别代表社主与稷主之位。 外坛上仅列奉常一人,天子则于内坛祭祀。百官则立于坛前广场之上。 春祭之日,恰春光甚好,百官于祭坛之前分左右立了乌泱泱一大片。初时,数百壮丁身穿朱色祭服,在中间行祭祀乐舞。祭舞由农耕的基本动作编成,钟鼓祭乐一起,祭舞随着鼓点,展现农耕的力量与生命的热情,甚是激昂。 祭舞过后,李彧着一身玄色祭服,头戴冠冕,在内坛之上予以祭拜。 前朝国之祭祀由大祭司主持,而大祭司也会观星、占卜向百姓传达神谕,故大祭司在百姓心中地位也是十分崇高。自苍玄立国后,便废除了大祭司,由奉常行礼仪之庶职,天子行祭祀之礼。 李彧在春祭过后,便向天下颁布了芋头的推广令,令秦岭淮河以南,在荒野滩涂之地,每乡里种植一百亩左右芋头,芋头收获之后,在上缴官府十二一(即十二分之一)的税份后,若多余的无法卖出的芋头,官府将以市场价格收购。 种植芋头一般比较简单,无须太费人力,而多地向来也有食芋的习惯,旨令推行起来倒也不难。 但任何旨令从上而下推行时,总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是设计时难以想象的。 在李彧与议事阁阁老及楚仪、赵翼对芋头推广令的一系列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谋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