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高炉炼铁 (第3/4页)
经竣工,还请验收!” 科技不够,人力来凑。 这几天,袁初焕这位工部一把手,算是将这八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广撒网,工部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又招到了近百名匠工,其中含铁匠三十余人,总算让燧发枪流水线达到了百人规模。 至于剩下的石匠木匠徐忠也没让他们闲着,一部分用来构建火器试射工事,一部分则负责打造土高炉和研制黑火药。 而这些匠工们也终于没令徐忠失望,在用时两天的时间,成功地烧制出了一座丈许高的土高炉。 徐忠沿着这座高炉转了一圈,发现并没有明显的缺陷后,朝袁初焕点点头道:“袁老,添炭吧,试试这土高炉的密封性。” 淬火装置,密封性能是关键,这关系到装置内部的温度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度数。 袁初焕经过这段时间从徐忠这里的取经,也深知这一点。 于是一脸凝重地安排人手装炭点火,再将专为高炉烧制的炉盖严丝合缝地盖了上去。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煤气,所以原本设在土高炉上口的煤气口被徐忠换成了装炭口。 此外,为达到淬火的效果,徐忠的这座冶铁炉炉缸的设计与传统的土高炉也有差别。 那就是,风口设在炉腹处,而炉缸与炉腹之间呈静态分离。 这样一来,炉缸内的温度便能有效保证持续高温。 并且为方便铁珠成型,徐忠还专门在炉底设计了几排球状的陶制模型。 如此,在炭火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