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个人_分卷阅读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 (第4/4页)

三岁的孩子的区别真的是太大了。

    我每天接触的同学、朋友,都是我的同年龄的。十三四岁的时候,不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都还是青涩的很。是处于那种从童年到青少年转换的非常敏感的时期。对很多问题都还是很懵懂的,未来也是模糊的。总的来说人生还在形成阶段。是那种真正的成长期,甚至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人格。

    但按老师的说法。那个年龄也是很美妙的。青涩的脸庞、青春的气息、年青的活力、如柳般伸展成长的身体、成长的快乐、自由的思想、无限的未来、纯真的思想、善良的人格。。。。。。都只属于青涩的年代。

    我的审美观很大程度上受了老师的影响,例如对年青生命的偏爱、唯美主义和对艳丽颜色的喜爱。

    在我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和我的交往对我以后的人生都留下了刻印般的痕迹。

    都说孩子象父母,因为他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基因,在外表上象父母;在人格上,由于长期相处,也继承了父母的个性。

    而我并不象母亲,更不象父亲。我在很多方面象老师,不论是从个性还是人生观、世界观上,我都很象老师。做事的方式也很象。这已是不可能更改的了。

    我忘不了老师。不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在提醒我,而是我自己。有时做完一件事,会忽然想到,如果是老师,也是会这样处理这种情况吧。

    老师当时作为我心中一个完美的成熟男性,不但是我努力学习是目标。而且也是我无限仰慕的对象。

    老师是个博学多闻,很有修养的人。和他聊天既长知识,又很舒服。

    我对老师的暗恋,主要是建立在对他思想也就是灵魂的仰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